寧夏,三面環沙,位于遏制沙漠長驅直入的咽喉,是構筑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部分。地處“咽喉”之要,身負屏障之責。在這里,植綠不僅是增色,更關乎底色;生態不僅是建設,更是呼吸命脈。
2021年,寧夏全年完成營造林150萬畝,治理荒漠化面積90萬畝,入選全國首批5個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是西北地區唯一入選省區。
林草興則生態興。今年,我區將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科學開展國土綠化,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鞏固和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人的“年輪”在樹里
從8.4%到16.91%,這是21年間寧夏森林覆蓋率的成長——每一個小數點的增長,離不開每一個“種樹的人”。
3月初,車輛行至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從一處岔路口拐入,云杉、榆樹……沿途水繞青山,蜂箱掩于樹下。手機定位顯示:柳溝生態休閑山莊?!斑@是一位造林大戶”,原州區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我當過電影放映員、也做過生意,后來就住到溝里,種了幾十年樹,開始周圍的人都不信,說‘紅膠泥地咋能種活樹?’”王成吉說。1990年,他承包了上千畝荒山,一頭扎進溝里種樹。30余年,手植綠意,將荒山禿嶺“演化”為綠水青山——這情節像是一部電影,但又真實發生在曾經寸草難生的山頭。
在六盤山,即使懸崖峭壁處也有樹木的呼吸,那是人們腰間纏繩、懸空植綠的執意;在中衛,“綠臂”環抱城區,那是治沙人以“像素”為單位的努力,助綠意從荒漠“方格”中成長;在黃河沿岸,以一棵樹為起點,護岸林攜手成“墻”……
生態建設者的“年輪”,融于樹木的成長,釋放綠色的生機。
2021年,寧夏依托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工程,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重點實施北部綠色發展區防護林、中部防沙治沙、南部水源涵養等工程,完成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縮減”。
綠的種子付山河
今年,“螞蟻森林”項目再次在中衛“扎根”。3月下旬,2022年“螞蟻森林”北京市企業家環?;饡献髟炝种行l市多樹種造林項目在中衛市南山臺子啟動。
“樟子松、山桃、紅柳、檸條、花棒……”在線上,網友通過積攢綠色能量兌換的樹種,將按計劃逐一落地項目區域。項目以“適地適樹、科學綠化”為原則,總投資9180萬元,造林面積將達107400畝,對裸露臺地、溝道兩側等區域進行生態修復。預計4月中旬,將完成喬木及紅柳栽植。通過項目實施,將增強固坡、護土、防風功能,厚植當地綠色發展底色。
綠進一尺,沙退一寸,從麥草方格到“互聯網+植樹”,在不同的年代里,“綠色”的主線一以貫之。
“嚴守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紅線,開展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價,推進林草碳匯計量評估,全力抓好林草災害防控,加快推進經濟林產業提質增效,推動現代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生態為民,服務鄉村振興?!弊灾螀^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我區將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以深入推進山林權改革為動力,全年計劃完成營造林1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8%。推進寧夏南部生態保護修復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吳忠羅山地區防沙治沙綜合治理國土綠化試點示范等區域性系統治理項目建設,精準施工,打造科學綠化試點示范樣板。(記者 毛雪皎)